买活第46节(8 / 13)
过近来农忙,壮劳力都是累得连话也不想说的,有些人搬了自家的竹榻来,现在已靠在上头半睡过去了。小七清清嗓子,大声地读了起来,“算你还有点良心,皱了皱……”
他顿了一下,辨认了一会才读道,“俏鼻——”
“啥叫俏鼻?”
“长得好看的鼻子。”
“哦——”底下有人恍然大悟,“那嘴便是俏嘴,手便是俏手了?”
似乎并未有这样的形容,不过别的听众也都半懂不懂的,议论一番便也罢了,自有不少听众聚精会神地听着,还有些汉子搁了碗彼此低声地计较着:养牛是农户们一致的夙愿,但因为吴兴县这里牛很稀少,也不是人人都会养的,这些汉子们已很习惯了什么都有书能学习,因此他们想若是能买了牛来,还是要合伙买一本《养牛须知》是正经。
“若是上手就能做活的成牛,十两一头是要的,听张大乙说,他们丰饶县的牛便是那个价——到底是邻着大江,上游的蜀地又是产牛的!他们那里的上户家中多数都是有牛的。”
“只要十两也比咱们这要便宜了,咱们这的牛若是赶到村里来,起码都是十五两,比人可贵得多了。”
十两的牛,在以前自然是不敢去想,但今年却可以想一想了,倘若牛犊卖个五两六两的,百姓们也愿意买,因现在他们不再自己织布,而是更愿意去买,便省下了和织布有关的许多时间。
农闲时去县城里找活做也能赚得到钱,每年卖了家里的稻谷之后,是可以积蓄一笔钱的,既然又买不了多的地,那么便不如买些牛。现在不织布,家里的女眷有了闲空,便可以在家照应牛儿猪儿的吃食,若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从书上找答案来学习。
人一旦开始识字了,胆子也就跟着大起来,甚至很多人都想到了低息贷款——吴兴县是去年归到买活军手里的,当时这些农户们都很慌张了一下子,一年多下来,他们跟着祭拜谢六姐的步调是一点也不比邻县要慢,但钱囊却还没邻县的乡亲们那么鼓。
去年是个丰收,种了一季水稻,一季冬小麦,还套种了大豆等等,又有一些荒田,山地种了土豆,算下来大多人家手中都剩了有七千多斤的粮食。这么多的粮食,吃是足够吃的,还很可以卖掉一些,因为农户没有那样多的仓库来囤粮,而且大多农户都有把茅草土屋改换为砖房的朴素愿望,个别心大的还想建水泥房。大多数人会留下够一年吃的粮食,把余下的卖了,甚至是抢着来卖。
因为买活军不论是收购粮食,还是收粮食税都不‘淋尖踢斛’——从前乡间的小吏来收税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