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张虞候捐功名(七)(1 / 3)

美瞳这玩意,最大的好处不是装b。

而是遮挡眼神。

人的瞳孔在情绪的极端状态下,是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微妙变化的。

观察人的瞳孔变化,也是相面之术。

因此张永春这美瞳一戴,谁也不爱的样子,在叶肆这位逸之先生的眼里,反而成了坦荡胸襟的写照。

片刻的沉默后,叶肆紧绷的脸上,缓缓露出一丝极淡、却是由衷的笑意。

他捋了捋颌下的三缕长须,声音温和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张虞候不必多礼,请坐。老朽方才失礼了,只是……”

他指了指桌上的《万民书》。

“实在是这份心意太过厚重,让老朽一时心绪难平。

更难得的是,张虞候一双眼睛,澄澈如秋水,心无杂尘,此乃赤子之心。

心如净水,方能映照黎民疾苦,行此义举。

老朽,深感钦佩。请用茶。”

此时,书童正好奉上刚点好的、茶沫洁白如雪的上好点茶,茶香袅袅,沁人心脾。

大周流行喝的是点茶,和现代的清茶不一样。

点茶的沫子多不说,茶香也十分浓郁。

清雅的茶香在简朴的山长室内氤氲。

叶肆与张永春相对而坐,书童侍立在叶肆的身后。

张永春放下瞅着跟卡布奇诺一样的茶杯,姿态谦和地开口:

“叶山长,末将是个粗鄙武人,行事说话难免有失礼粗疏之处,若有冒犯,还请山长海涵。”

叶肆捋须微笑,目光温和中带着审视:

“张虞候过谦了。

文以载道,武以安邦,皆是报国之道,何分高下?

虞候言行举止,进退有度,更兼心怀黎庶,何来粗鄙之说?

请讲便是。”

他示意张永春不必拘束,看着眼前这位年轻却已颇负盛名的虞候,感叹道:

“虞候年纪轻轻,便能周济一方,活民无数,恩荫深厚,实乃少年有为,令人感佩。”

张永春却缓缓摇头,脸上并无得色,反而带着一种深沉的无奈:

“山长谬赞。

末将所为,不过是杯水车薪,恰如抱薪救火。

薪不尽,火终难灭。”

他语气坦诚,直视叶肆。

反正他有外挂他不怕。

“不瞒山长,那份赵举人的引荐信,是末将恳请他代为执笔的。

若因此有攀附清流、叨扰山长清修之嫌,一切过错在末将,还请山长勿怪赵举人。”

叶肆闻言,眼中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