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破碎滤镜(1 / 4)
沈善登要好好教育教育大蜜蜜。
“小杨,大声告诉我,出来混,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长官!”大蜜蜜立正敬礼,然后抖了个机灵:“出来混,最重要的是出来。”
沈善登无语看着她:“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挺有幽默感?”
大蜜蜜不由嘻嘻笑了起来。
“出来混,最重要的是背景!”
沈善登道:“明星最大的背景,不是圈子,是所在的国家!”
“混娱乐圈,就要在聚光灯下,要活跃在中心。只有大的领土、大经济体量、大国地位,才能培养出大明星。”
“同时,什么风格的国度,养出什么风格的明星。”
“而港台明星的活跃,只是特殊时代的产物,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大蜜蜜一脸不信,明确反对:“现在歌手、演员,花旦、小花,都是港台为主,偶像剧、都市剧也都是港台专属,我们只有古装剧、战争剧才能演一下。”
沈善登解释:“这就是特殊所在,他们因为地方小,城市化起来比我们容易,再加上特殊的区位,外部特殊的支持,有意把港台和大陆平齐,但这种很难保持。”
见大蜜蜜还是不信,沈善登觉得有必要打破她的滤镜。
“你觉得一个明星两栖、三栖,是一种什么行为?”
大蜜蜜想都不想:“说明是个大明星,基本上到了一定咖位就会演戏、唱歌一起来。”
“错!”
沈善登笑道:“你现在的认知,不过是一种传播扭曲,将丧事喜办了。”
“两栖、三栖说白了就是兼职,歌手本业赚的不够养家,要去演戏。演戏赚的不够,要去唱歌。”
“能把一个主业做的很厉害的艺人,也会因为业态环境残酷,对未来不安,也会兼职,尽一切可能榨取自己的名气。”
“在成熟的市场,除了偶像,很少又唱又演。而且,你没发现,我们这边很少既唱歌,又演戏的吗?偶尔唱一两首的不算。”
沈善登这个知识有点冷,大蜜蜜脑子有点不够用了。
“我们地方太大了,以歌手为例,一张专辑,不是唱作一体机,不需要冥思苦想创作,公司负责收歌,艺人只制作、练歌,就要两三个月。”
“宣传,一线城市必然要跑。上节目、签售会、见面会、商演,一座城市一个流程走下去,至少一两周时间没了。”
“光一线城市跑一遍,也要接近两个月。再跑二三线城市,又要几个月。”
“而这,只是畅销专辑赚钱的最初阶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