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2章 无法接受(3 / 4)

宋安。

他安静地站在门外走廊略显昏暗的光线里,身影被磨砂玻璃模糊了轮廓,但那份沉静而挺拔的姿态却异常清晰。他没有试图推门进来,没有做任何打扰的举动,只是那样静静地站着,目光似乎穿透玻璃,落在室内激烈讨论的全息影像上。像一个沉默的旁观者,又像一个耐心的守望者。

霍桑的论述出现了一个极其短暂的卡壳。他迅速调整呼吸,强迫自己将注意力拉回沙盘上激烈的数据流,声音提高了半度,试图用更强烈的学术气场驱散门外那个身影带来的无形干扰。

“……关键在于系统层面对‘错误’的容忍度阈值!这个阈值必须是动态的、自适应的,否则系统要么陷入僵化,要么在混乱中崩溃……”他一边说,一边下意识地瞥了一眼门口。

宋安依然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像一座凝固的雕塑。走廊的光线勾勒出他轮廓分明的侧脸剪影。

研讨进行了整整两个小时。期间,霍桑数次感到那道无形的目光隔着门扉落在他身上。他努力忽略,专注于模型和学生的辩论,但思维的流畅度总在不经意间被打断一丝缝隙。当讨论终于告一段落,霍桑宣布下课时,他几乎是立刻看向门口。

磨砂玻璃上的剪影,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走廊空空荡荡。

钟书琴收拾着笔记,目光若有所思地也飘向门口,又飞快地收回。

第三次、第四次……宋安的出现,从最初让霍桑感到突兀和烦躁,逐渐变成了一种近乎规律的现象。他不再只出现在霍桑本人的课堂上。

在系里另一位大牛凯斯勒教授关于“神经形态计算的物理实现瓶颈”的讲座上,在人工智能伦理中心举办的关于“算法偏见与公平性”的跨学科研讨会上,甚至在工程院一次偏技术流的“新型忆阻器阵列优化”汇报现场……

时间在霍桑时而投入、时而莫名烦躁的思绪中滑过。宋安如同一个沉默的幽灵,精准地出现在校园各个与智能前沿相关的角落。霍桑发现自己开始下意识地在进入一个新的报告厅或研讨室时,目光总会先扫向那些光线黯淡的角落或不起眼的立柱旁。那个沉静的身影,成了他学术堡垒里一道挥之不去的背景噪音。

周五傍晚,暮色四合。霍桑终于从那个几乎将他吞噬的、疯狂闪烁红光的模型界面中挣脱出来,揉着酸涩发胀的太阳穴,离开了实验室核心区。高强度推演的疲惫像铅块一样坠着他的四肢。他需要咖啡,大量的咖啡,才能驱散脑子里那些纠缠的数据流。他习惯性地走向校园西侧那间他常去的“橡树”咖啡馆。这里远离主教学楼区,灯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