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5章 采访(2 / 4)

西消化成本的底气,来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规模协同效应。京西拥有国内最顶尖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智能调度系统。

我们的外卖业务,并非从零开始搭建一张新网,而是依托于京西物流强大的仓配网络、站点资源以及高度智能化的‘天穹’调度系统进行深度融合。配送路径优化、订单聚合、人效提升,这些都将带来显著的成本降低空间。

一个骑手,在高峰期可能同时配送外卖订单和京西物流的包裹,效率提升,单位成本自然摊薄。

第二,技术创新驱动效率。我们投入巨资研发的‘蜂巢’即时配送算法,在前期试点中,已证明能将骑手无效行驶里程降低15%以上,平均单均配送时效缩短20%。

效率就是金钱,节省下来的时间成本和运力成本,足以覆盖相当一部分保障支出。

第三,价值重构带来的正向循环。我们相信,当骑手获得了应有的尊严和保障,他们的稳定性、归属感和服务质量将大幅提升。

这将带来更低的骑手流失率、更高的用户满意度和复购率、更优质的品牌口碑。这些隐性价值,最终将转化为平台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健康的商业生态。京西看的是长远价值,不是短期流量和虚假繁荣!”

刘强的回答条理清晰,数据支撑,充满了强大的自信。现场响起一片低低的议论声,不少记者快速记录着。直播弹幕风向再次倾斜:

“听见没?不是转嫁成本!是靠本事省出来的!”

“天穹+蜂巢?这技术底子确实厚!”

“长远价值!格局!懂不懂?”

“吹得天花乱坠,执行起来再说吧!”

“每团那些靠压榨骑手省的钱,在技术面前就是渣!”

徐为正的呼吸明显粗重起来,腮帮子咬得咯咯作响。

刘强这番“技术降本增效”的言论,无疑是在抽打他引以为傲的“人海战术”和“极限压榨”模式的脸。

曾庆阳的眼神更加空洞,刘强提到的“隐性价值”、“长远生态”,每一个字都像冰锥,刺穿了他精心构筑的“良币驱逐劣币”的理论泡沫。

话筒迅速被一位神情激动、胸前挂着《工人日报》牌子的年轻女记者抢到。

“刘总!我是《工人日报》记者!我代表广大骑手向您致敬!您今天宣布的举措,是数百万骑手期盼已久的保障!但现实问题是,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众包骑手与平台并非雇佣关系,而是劳务承揽甚至更模糊的关系。

您宣布‘全员’强制足额缴纳五险一金,包括众包骑手吗?如果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