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3)
起,带走一位年仅三十岁的年轻艺术家。我不了解她,只知道她遭遇很多苦,杀了人,最后又选择用这种方式自尽。
她很出名,因此有关她死亡的报道铺天盖地。那间陪葬她的木屋被烧得只剩几根已经碳化的房梁。即便如此,人们还是把那儿圈起来做了一个艺术馆,连同着她未被烧干净的骸骨和她的作品一起。
那个艺术馆的名字叫何之唯艺术馆,用母亲的名字来命的名。玉卓阿姨在最后的日子里请求死后艺术馆能将自己的骨灰撒入馆内的蓝湖里。艺术馆那边同意了,特意挑了母亲自焚的那个日子将她的骨灰扬了出去。
十五年过去,她终于如愿以偿地陪着母亲,永远在一起。在看到那些灰扑扑的粉尘从空气中消失时,突然一下我很想哭。她这辈子就求过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将自己和母亲安葬在一起;第二件事是求我替她完成这本书。
这本书她只编好了前三章。然后她的身体再也无法支持她继续写下去,彻底垮台,最后到她去世。她留下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供我参考。我在尽量保留她意愿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的东西。
此书的雏形是何之诚姨妈的日记。母亲生前将自己大半的画搁置在何之诚姨妈家里,而那些日记则全部被藏在母亲创作的一张小小的画中,最后被画的买家发现。
后来那个买家将所有日记转交给了玉卓阿姨。她拿着它们看了又看,每次看都会把病床上的被单哭湿。我来访的时候她很想憋着不哭,可她还是没能忍住,眼泪一滴一滴地往下掉,看得我很糟心。
那时她的状态已经非常糟糕了,病痛将她完完全全封杀在医院病房里。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但毅然决然地写下这本书,大概是准备能整理多少篇日记是多少篇日记。
我觉得她太执拗,对母亲又太纵容,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她要做到这种地步;那时我还没看过之诚姨妈的日记,于是她说:“你找个时间看看吧。”当时我只是默默点头,但并这么没有做。
母亲自杀时,舆论两极化非常严重。有人同情她的做法,有人厌恶她的不负责。而我作为她的儿子,在亲眼看到何之诚姨妈因此承受不了压力跳楼,最后到玉卓阿姨一病不起后年纪轻轻就死去,认为她就和大多数人口中的那个何之唯一样:自私且脆弱。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讨厌她。她让我感到失望,失望到我萌发过不想她当我母亲的想法。我完全不明白为什么玉卓阿姨这么好的人会爱上像我母亲这样极度自我且傲慢的,所谓的什么艺术家。
在我和玉卓阿姨最后的那次对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