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第612节(4 / 12)
个人还是国家,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就眼下来说,非洲的改变是相当缓慢的,理由和谢双瑶曾经要处理的难题也没有什么区别:气候太好,组织性太差,说真的,躺着不动,随随便便靠采集都能活的地方,文明是一定发展不起来的。文明的底蕴不足,那在面对外界危机的时候就往往无法组织有效反抗,反而会出现许多千奇百怪却都异常荒唐的对策。
当然,这么分蛋糕,并不是最理想的结果,只是谢双瑶能接受的底线,甚至没有包含虚高叫价——也就是说,如果要分蛋糕的话,谢双瑶认为,以眼下买欧之间的实力对比,欧罗巴只配分到这么一块还不完全属于它的蛋糕而已。
其余地方,他们是没有资格去肖想的,而由于眼下,全球叫得上名头的文明,也就只有这么两方了,其余无法熟练掌握火砲制造和新一代战争技巧的文明,都只能做附庸,没有上桌切肉的资格。那么这样的分法,也就相当于是全球地盘划分。买地算是占有了其余所有已知世界的话事权——以他们如今的生产力和战争实力水平来说,如此的地位,也和实力相当。
说实话,这本来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里,华夏从来都是远超其余势力的庞然大物,哪怕是敏朝的市民,都传承了这种理所当然、舍我其谁的傲气。
而在此刻,当买活军来自仙界的地理学,以及若干年来,不断被各种探索航线证实、复现的‘地理大发现’,远洋航线的发展……对未知世界的敬畏逐渐消散之后,活死人的胆子,自然也就越来越大了,再和传承下来的这股子傲气劲儿这么一结合……
谢双瑶有时候都觉得,和她辖下的活死人相比,她有点儿不够自信了,时常会反省自己的摊子是否会铺得太大——她治下那些年轻一代的官员,尤其是在敏朝禅位之后,已经充满了天下共主的自觉,甚至深信如此发展下去,大同虽然依旧遥远,但却已不再是那样触不可及了。
“困难是实实在在的,起步也说不上多么体面,但难道日子不是一年比一年好?人口已经转移到了新的宜居地,除非这当口,再来上什么天灾,把宜居地变得不再宜居,不然,实在看不出日子凭什么不能越来越好!”
“百姓不会种地,我们教,只要种子能跟上,只要学校还在进人,还在出人,天底下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不过是十年前,天灾频频的那段艰难时间,似乎已经被年轻人们淡忘了,他们只是选择性地记住了更早之前,物资的丰裕和买地的辉煌,把眼下这供应的缺口,乐观地看做恢复期的延续,理所当然,买地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