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第407节(11 / 15)
的,频率其实很密,卫妮儿等同年,又给钱生生寄了笔记去,钱生生咬着牙读了半年的书,第二届考出了女进士——
这半年说她是挣命一般的读书,那是真的不假,头一届出了考场感觉不好,她当时就想跳河,可见心思有多坚定了。如今倒好,她考出来了,她妹妹钱来来也在带挈之下考出了女进士,在涿州做事,两姐妹都成了特科官身,钱家改换了门楣,许多问题自然也迎刃而解,不过,钱家姐妹素来也还是最简朴的,因为她们本来是为了还债要被嫁人,这会儿不成亲了,那自然要努力攒钱,早点把债给还了。
她说连她也比不上饥民们学习的效率,这一点卫妮儿是相信的,她对这件事也考虑过一阵子,认为是很离奇的现象,因道,“听说买地那边起了一座大学,专门研究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也不知道通信地址是哪里,不然还真可以写信给他们研究一下,为何饥民学习效率这样的高,甚至还出现了好些完全可以形容为天才的学生——我心想,大家学得好,其实想想也不难理解,扫盲班教授的知识,以我们现在回头去看,当然是简单的,如果这个程度的知识,现在叫我们再去学的话,速度只会比灾民更快。”
“但当时学习,速度为什么慢呢?自然是因为当时不能专心的缘故,没有人一开始学习就是争分夺秒、全心全意的,都是学了一段日子,发觉自己有天赋、有兴趣,才会逐渐加码。这和灾民们的情况当然截然不同了,他们从前在老家,是拿剩余的精力,三心两意的学习,效率自然极低了,又没有应用的基础,今儿学了明日就忘,要一再反复才能烙下一点点的印象。”
“可是在通州这里,一来么,没有别的事情做,劳动也是很少的,二来么,这又和入口的吃食有关,那肯定是把仅有的一点精力,拿来全心全意的学习——而且周围所有人都在学,都在背,每天都处在那样的环境里,互相影响,都是成年人了,脑子多少还是有一点的,又不是什么真正困难的东西,二十四节气都记得住的,二十六个拼音,想要全识,那还真不就是几日的功夫就顺下来了?”
卫妮儿这么一分析,大家也觉得有理,都曾经是做过扫盲班老师的人,谈到教学,很有话说,大家都感到对于教学的形式、效率、窍门,似乎也能总结出一门学问来,是值得专门去研究的。两种扫盲班的效率差别,就是很好的例子。可惜的是,他们找不到这样的书,也不认识研究这种问题的学者,那些老式的文人,遇到事情就之乎者也,想从经典里去找依据,这种作风也并不合特进士们的胃口,他们渴望得到的,是对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