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第376节(8 / 11)
菜,“你给个十五块钱算咯,常来照顾嘛。”
这算起来, 至少是饶了有三四块钱,而且豆制品不少,这算是很划算的了,买地这里,豆制品的价格跌得厉害,主要是因为大豆的产量上来了,若不然,豆干、千张这都不是什么便宜的菜色,价格虽然低于真肉,但也要高过蔬菜不少。姚花儿眉开眼笑,取钱接货,顺手又给卖货郎塞了两粒大笋,“尝尝,这是昨天刚从山上砍回来的,还是农业专门学校的山地呢,比外头的竹笋可是要好吃!”
是否会更好吃,这倒不好说,但农业专门学校的名头是响当当的,巷子里谁不知道,马家父女俩都是农业专门学校的田师傅?卖货郎咧嘴一笑,也不客气,“大娘都是有心了,明儿有猪脷我再给你留点!”
“哎!劳您费心了!小孟回去路上小心!前头修路呢,有地儿泡水,你注意!”
一个南腔,一个北调,居然彼此也能听懂,交流无碍,在从前这是难以想象的,偏偏在云县却显得很自然,姚花儿和这卖卤味的小孟是老相识了,她家那口子来了南面之后,吃喝上也是大开眼界,新好上一口广府的老卤水——说实话,他们白山内旮旯几乎是不吃卤味的,于是姚花儿就常买,她又十分善于持家,小孟每天推车进城时,她是不买的,等到近傍晚收车回来了,她就来扫尾,这种情况小孟也欢迎,都能给她便宜一点,两边都得了实惠。
“姚大娘,我来接我们家囡囡儿了!”
送走小孟,才放下卤味,门前就又来人了,接下来陆续不断都是来接孩子的——他们所住的城北郊区这里,再往外暂时还是大片的农田,走上半日就是山区,因此暂时没得建厂修路的希望,房价、租金相对的都便宜,算不上什么高尚的街区。
这里的住户,大多都是新迁徙的工人,到了年纪之后要成家立业了,便勉强能把房子买在这里,像是马家这样的条件,已经是佼佼者了,马正德他们住在这里,主要是因为这里靠近专门学校,交通方便,经济上他们还算是比较有余的,因此,不像是其余人家的房屋比较小巧,马家还是延续了老家的习惯,有个大院子,屋子也多,做了暖气分区,甚至还建了库房预备冬天存菜——但很快发现云县这里,库房、地窖存菜都不如北边好使,正好空出了一大片地方,姚花儿便索性开了个托儿所,两岁以上的孩子都能送来,一天收个两三文钱——管饭就是四文。
这里管的饭,肯定说不上好,米粉糊糊调点儿白糖罢了,但托儿所生意非常不错,给周围的工人家庭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很多年轻夫妻,生完孩子休过产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