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第371节(10 / 13)

母的兄弟姐妹,也是关心有加,多方援引他们来买安身。

她做事更是有规划,有毅力,定下来了走戏社的路子,便如蜜蜂一样辛勤劳作,七年来筑出了广大基业,可沈君庸呢?做人做事完全是兴之所至,到了买地之后,除了兼职写剧本这个不说,先后做了二十多份工作,每份工作都干不长久:自己开海货店,做海商的文书,教书、考农业专门学校,想做田师傅——还真做成了一段时间,甚至还想去做水手、做医生,去工厂做纺织工……

虽说都是自己辞职的,但有些专门学校,因为去上学有钱拿,无理由退学是要扣分的,沈君庸也满不在乎,把自己的政审分搞得乱七八糟的,要不是张华清自己收入颇丰,沈君庸也写杂剧,沈宛君真是要被愁死,不知道这两口子的日子该怎么过下去了!

说到这对夫妻的婚姻,也是让人发愁——张华清是姐弟俩的亲表妹,沈君庸的岳母也是他的姑姑,因两人生母过世之后,姑姑带着表妹住进家中照管他们,三人是真正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沈宛君和张华清的感情因此极为亲厚,她和沈君庸的婚事也因此顺理成章:自小一起长大的亲表妹,总不至于还欺负她吧?又是姑血回流,婆家这里都是自家的亲戚,就算和丈夫关系平平,张华清在妯娌亲长处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这也是极为突出的优点。

但是,这样的认识在众人来买之后,又有了很大的转变,在买地,大家才知道,原来沈君庸和张华清的血缘关系实在太近,会导致孩子容易出现体弱这些问题,当然,不能说他们曾经的几个孩子,都是因为血缘关系太近而夭折的,或许完全是因为别的原因,但在沈宛君看来,既然会有这样的危险,那就不该再要小孩了。

如果再要,孩子生出来即便眼下是健康的,日后择偶也会很难——门当户对的人家,谁不想要个健康的女婿呢,父母是近亲,肯定是扣分点。而且,虽然买地这里医疗条件好了,张华清的身体也比之前健康了许多,但生育还是伤筋动骨的事情,没有必要再赌一次,看孩子是否健康,趁着大家都还不算太老,和平分开,各自赶紧再婚,还能赶得及再生一两个孩子,传承血缘,也是为了养老的考虑。

这样的想法虽然有些过于冷酷,但确实是一心为了夫妻二人打算,而且沈宛君是为张华清着急——沈君庸五六十岁了都还能再生,张华清却不然,拖得越晚,对她来说也就越被动,到时候要再离婚,她能分到什么?钱财上,也占不了沈君庸什么便宜,对她来说就太不划算了!沈君庸再娶个小的,不几年娇妻爱儿,热热闹闹的,张华清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