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第320节(11 / 12)

的有识之士未必不能明白,但是‘递解税银’这一策实在过于憋屈,也无法成为主流共识,于是,在他离京之前,就是这样一个主战派纸上谈兵,主和派有失国体的僵持局面。

不意离京小半个月,居然又多了个‘半壁江山全数代管派’,而这一派从字面意义理解,简直是超凡脱俗了——跨越了主战、主和,直接到达投降派了,固然,买活军代管在很多时候是个极佳的解决方案,尤其是河工上,真是能省钱办大事的,但要说把半壁江山全交给买活军代管……

这都不是冲着老未家挖墙脚了,这是直接在框框砸墙啊!究竟是谁人如此大胆,能抛弃‘大会战’、‘递解税银’的藩篱,迸发出这样的灵感来,甚而还没引起众怒,反而得到了不少人的拥趸,形成了第三派别?

便是杨大洪,也不由得好奇起来了,他并不恚怒呵斥,而是拱手请教道,“张大人,此策初一听离奇,但却能得到众人支持,成为一大派别,定有真知灼见在内,非初听这么简单,还请大人赐教!”

张大人见此,也不由得欣慰一笑,道了声‘果然是大洪’,方才叹道,“不瞒大洪你说,我也是一听之下,只觉得荒唐离奇,包藏祸心,再听却觉得不无道理——欲解此策,还要从京畿特科班来说起,大洪,你奉旨出京视察,这半个多月的御史做下来,你觉得特科班这七个月来,成绩如何,又面临了什么问题呢?”

第644章 乐毅伐齐

才只七个月而已, 就已经到了出成绩的时候——实际上,能问出这个问题,已是京城吏治风气有所改易最好的表现了, 这里的原因相当复杂,既有朝廷比以前宽裕,舍得拨钱做事, 不再是又要马儿跑, 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缘故, 也有特科班是厂卫系统筹办, 完全绕开了当地县衙, 州县只需要尽力配合的缘故, 但归根结底, 更重要的一点, 还是朝中的阁臣, 乃至皇帝,都通过买活军认识到了一个出色的吏目系统, 应当拥有何等办事效率——也就是说, 有一个模范可以去比量, 可以去学习了。

便是杨大洪这样最死硬的西林党人, 也不得不承认,买活军乃至厂卫, 并非无一可取之

处——他进士及第之后,是先从知县做起, 之后才被提拔到京中, 进入京官序列, 开始搅和起高层斗争的, 对于实务还是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也深知州县衙门的弊病。

他会被委任巡视京畿,也是因为他虽是西林党,却很赞成‘买活军包干河工’的策略:杨大洪太清楚州县衙门的惯例了,任何一桩政策交代下来,首先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