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第279节(12 / 14)

起,没有分家,那就等于是损失了这部分政审分。基本上,好岗位可就没你的份了,如果本年投考的人多的话,甚至可以说吏目就没你的份了。

除此以外,列入考察能加分的项目还有很多,婚书——在政审环节,是要把手里的婚书提交上去的,单位还会行文去户籍所在地复核,这婚书是老式还是新式——毫无疑问老式婚书不如新式婚书加分,而在新式婚书中,也要‘酌情’评分,有传言说,这要是婚书太不公平的话,不论考生是受益方还是受损方,都会影响政审分的评分。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考生毫无疑问个个都要对照着《买活周报》的提倡,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了。已经成亲的要换婚书,没分家的要分家,如此尚且不够的话,还要往岗位上去打主意——就像是买地的吏目要升职,如果有‘危险外差’,政审分会有一个很大的涨幅一样,有些工作虽然不是衙门的吏目,但一样是能涨政审分的。

譬如说,能工巧匠,倘若在工厂技术革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他的政审分会加一大笔,虽然他自己未必会去考吏目,但在子孙考吏目时,可以经过损耗转给子孙一些,譬如说自己扣15分,考生加五分——也可以用政审分去换取一些买地的新产品购买机会,比如说座钟,这个东西也不是有钱就能买上的,要么特别有钱,去买供给敏朝的高价货,一座钟要三四千两银子,要么就是政审分兑了,大概一万元也就是十两可以买一座,里外里这可是几千两银子的差价!

还有,商人带来买地紧缺的货源,医生而愿意去乡下行医,这都是加分的行为,而且这些分数是可以申请带走的,假设医生本人想考吏目,但是考分不高,物理课的分数实在是拖后腿,他可以去闽西山区行医,同时帮助种痘,普及卫生知识等等,那处的条件困苦,闽西山区给他加的政审分是很多的,但这部分政审分他可以带回云县来考吏目,而且这加分自然比在云县的乡下行医要多,无疑会让他处于优势。

仇粟粟下乡给扫盲班上课,也是一个思路,主要是现在做老师是不加分的——能做老师,尤其是能做扫盲班老师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尤其是云县、鸡笼岛那些地方,即便有源源不绝的外来人口,文盲率也在逐步降低,而且多得是高水平的人争着做老师。现在的竞争,已经激烈到了很多流民到云县就能考过扫盲班的地步了——他们的老师为了攒政审分,特意赶到登莱,和流民一起南下,在路上就把课给上完了,顺便初步教会他们说官话!

这是北方出身的老师特有的优势,仇粟粟这里没法学,倒不是她吃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