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第269节(3 / 11)
地问,“跑步?金娥姐你也要上场比赛吗?”
谢金娥说,“我们缠足组的跑步运动员很少,当时我离开时就说好了,有空要尽量锻炼,要出了意外可能我得递补上去——来了来了,我们在这呢!”
她拉着黄景秀汇入了考察团的人流,“人都齐了吧,中午在哪吃饭?我先带她去办户口,一会就来——吃食堂吗?”
“就在食堂开一桌了,不过,今日的食堂是有好饭的,刚把牛油交割过去一批。”
买地吏目,办事的效率的确是很高的,她们洗澡剃头的工夫,货物就已经都报关了,团长吴老八很振奋地说,“这顿散伙饭吃得有意义——今天中午,我们来尝尝我们考察团引入买地的新菜色:冒菜!”
第527章 冒菜的诞生(中)
“什么味儿啊!”
“好香!这香气有点子霸道了!”
买地官府的食堂, 在考察团口中一向是常提起来的,尤其是于船上吃着没滋没味的路菜时,吏目们便常回忆着自己在食堂吃的工作餐, 所公认的说法是——食堂曾经是本地最好的餐馆, 即便是现在,比不过一些高端馆子了,但论到干净、份量, 和外头的街边小摊比,绝对也还是不差的, 甚至于在一些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山区小县, 食堂迄今仍然代表了本地最高的烹饪水准, 因为买地开有烹饪专门学校, 对于大锅菜的做法,说是如今寰宇第一,应该是不存在什么争议的。
“大锅菜, 要求又要干净, 又要有火候, 滋味又要得当, 这是不容易的。”食堂, 依旧能算得上是中高端的地方, 算是吏目们的一种福利, 而到了年下,食堂给街坊开做年夜饭, 也成为了一种逢年过节,与民同乐的特惠待遇。食堂中发明的新菜,每每也很容易就流传在外,又被民间各种加工细作, 成为了本地小餐馆中的流行。
“有了新菜,往往也都是让食堂先上——所以我们进货才这么大胆,任何新食材都可以趸回来,经过仔细研究试做,一般在本地就可以全卖光了,便是卖不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么多食堂,每一间都分点下去,尝新完了也就都用光了,最多下次不进货了就是。”
像是这样带有推动流行意图的新菜色,在食堂中有时也会另外设价售卖的,这里就又要牵扯到用了食堂的火头、人工会不会给钱了,总之,其中的道道相当的复杂,谢金娥一时很难和黄景秀说明白,唯独能让黄景秀领会到的,就是买地这里,什么事都有相对严明的规矩,凡是和利益有关的事情,一定要把条理分清,要尽量地消灭有利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