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第246节(1 / 10)

????云县是南面,冬日菜蔬还是不缺的,有西红柿、白菜这些耐储藏的青菜,还有雪里红等腌菜做配角,一顿饭确实可说是丰丰富富,要说花销也并不很大,买地这里粮食高产,养殖业又产业化了,农副产品的价格自然也随之下跌,在买地要筹办这么一桌饭菜,花费其实比京城要少得多了。

????“可以,口味也很不错。”谢双瑶吃了几口饭,眉头更加舒展了,见大家也都按部就班地入座吃饭,她满意地点了点头,“有这样的饭菜做伴,到明年年底,解决橡胶量产问题,应该不难吧?”

????“只要硫磺足够,明年年底生产线开不出来,我提头来见六姐!”

????“哎,最多就是扣点绩效,提头做什么呢?你的头很宝贵的,宋先生,橡胶生产线只是开始而已,再往后需要你们设计丰满的生产线太多了,现在就把头不要了,那亏的人是我啊!”

????领导的笑话,哪有人不笑的?再说谢双瑶也的确还算风趣幽默,众人忙都一阵大笑,更不少人艳羡地看着宋长庚:这个江阴佬,入买不过两年,就已经享受了买地科学家补贴,据说级别仅次于徐子先徐大人,可要说这两人在敏朝的功名,那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徐子先进士及第,原本就是敏朝高官,这宋长庚,读了多少年书?这都近四十岁了还不过是个举人!

????但是,谢六姐对他们的重用程度,却都是差不多的,领域有所不同而已,徐子先编撰教材,验证原理,主要是起到一个高端教育、提纲挈领的作用。而宋长庚则被委以设计工业生产线的重任,来买不久,就有这样的重用,人人都知道,只怕在六姐的前知之中,此人将来,必定是青史留名的大人物!

????有六姐信用在前,这宋长庚冒起虽速,但却勉强还能服众——也是他自己的确聪颖,宋长庚原在江阴时,寻访买地的进阶教材还很难,只能把能找到的教材都尽数学了,来买后进行学力考试,理科学力已经满足初级班毕业要求,随后半年间,边干活边学习,中级班课程一蹴而就,尤其擅长化学!

????这还不算什么,他有一种天分,能将这些知识落地到生产中去,这一点是很难得的,实验人人会做,专门学校毕业的化学生,在实验室里甚至已经可以复现很多书中提到的化学实验了,但要说把实验落实到生产,他们就很茫然了。

????尤其是化学门类,几乎没有成形的生产体系,工匠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循守旧,如同仪式一样传承生产步骤,即便如此,生产事故还是屡有发生——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