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第226节(4 / 13)

么说?”徐拂当年和冯犹龙相识时,不过十一二岁,如今四十岁出头而已,冯犹龙道,“你在买地这里,还算很年轻的呢,买地的八十老妪都有读书习字,自家组了个老妇权益促进会,三不五时结伴去饮茶交流的,又何况你这韶华未逝者呢?且安心做了手术,日后这大好河山,等你游历呢!”

一席话说得徐拂也是颜开,钱受之见她眉宇之间,阴霾尽去,也是暗自点头,心中叹道,“如此倒比我原意要好,我原想着,她孤身流落至此,赠她些银两也好,但老龙这般处置更好,银子不如营生,更何况徐氏的确于音律诗词都有专长,若能就此在戏社安身,顷刻间便觉得有了寄托,腰杆也比之前要直多了,我看她也熄了成亲之念,倒不必再担心她所托非人。”

他一贯是有些怜香惜玉心思的,见冯老龙延揽徐拂,也算是放下自己心事,于是和冯犹龙说些买地这里的新戏事情,又问打算如何写这出新戏,用什么故事。冯犹龙笑道,“这还没想到,因是御制剧,一边采风,一边还在揣摩此剧主旨,所谓‘新的更实用的婚恋观’,不过是六姐一句话而已,我等却要仔细揣想,不知如何能体现,又何谓新,何为实用。”

主旨先行,在此时这样的创作逻辑,还是十分稀少的,许多剧目,都是以民间传说、名人故事为主要枝干往下编撰,便是冯犹龙自撰的情天宝鉴一书,许多也脱胎于道听途说的真实故事,故事本身,反映的主旨无非是因果报应、向善劝学等等,似《牡丹亭》一般,以情字为主,已算是令人耳目一新。这新戏的主旨,似乎是回到‘向善、劝学、忠君’的老套路里,这样的戏也有一定的写法,不算是为难,不过当务之急的确是解析出谢六姐所说的‘新婚恋观’,到底为何。

再深一步想,要知道什么是新的,就该知道什么是旧的,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把思路推导到此处,不由面面相觑,冯犹龙道,“我近日也在思索此事,婚姻之事,若是往大了说,那是结两姓之好,若是往小了说,那也是人伦大事,正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敏朝,似乎以为成亲是必然之事,请问二位大家,以你们看来,这结姻缘由便不去说它了,要说把日子过得下去的话,那婚姻之中,最要紧的是什么。”

二人听了,都各自沉思——这结姻之由不说,自是因为天下的男女,能自己决定亲事的实在是很少的,徐拂这般身份的名伎,或许算是例外,交往的名士给付茶围钱,只是为了买她出来应酬,至于和谁相好,多数还在女方自己,将来许嫁他人,也可依照自己的心意。

至于钱受之,他这样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