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第207节(6 / 10)

在风起云涌的局势之中涌现出的能人异士。

譬如说,这个夏禄队长,莫祈平对他就很留意,他认为夏禄是天生的统战人才,他不但非常善于‘忽悠’,立下了不少功劳, 而且此人相当低调,正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夏禄在‘延平郡王出逃案’中崭露头角, 之后就没有什么人在意这个前任王府管家,但实际上,据莫祈平所知,买活军打通新商路,包括在外地设立私盐队办事处等等大举动背后,都有夏禄的身影,夏禄在运河沿岸,巴蜀大江一带的统战工作中,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这个人很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无声无息地种到别人的脑袋里去,成名作延平郡王出逃案,就是很好的例子,莫祈平做过了解,运河沿岸的城市中,《买活周报》、扫盲班教材、买式发型、买式生活习惯……这些买式东西的传播,并不完全是自发的,而是有一定的步骤,一开始,是价钱不贵,充足发放的报纸,随后城里便会开始哄传某个本地大人物,为《买活周报》中某个话本故事神魂颠倒,甚至闹出了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笑话。

甚至于还会有人将买式的戏剧,影射到了本地的大户身上,这样激起了民众对于买活军文娱作品的兴趣,接下来,过一段时间,买活军的戏班子便进来表演了。莫祈平在南洋委员会培训期间,也读到过夏禄的笔记,这篇笔记被谢六姐当作课本发放下来,供大家学习,这其中就提到了这种安排的原因。

【百姓对世界的认识,就藏在他们读到的故事里,故事就是我们的先遣部队,就是我们进入百姓心底最有用的武器……】

从这个角度来说,宗教传说也是一种主题故事,莫祈平很认可夏禄的话,他也很好奇在过去的一年中,夏禄给涧内的华人都说了什么故事——现在,涧内抗洋的故事,将要被记载在史书之中了,夏禄又立下了一件大功,毫无疑问,他的前景一片光明,莫祈平觉得自己有必要和他搞好关系,所以他把握路上的一点时间,真诚地向夏禄讨教了起来。

“我在涧内倒是没说什么故事。”夏禄的回答是出人意料的,“只是分析了一些事实——涧内的氛围已经不需要故事去培养情绪了,他们都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我也没办法去蛊惑什么,人在生死关头其实总是很清醒的,他们的选择也实在不多,在六姐拿出岛船之前,涧内的气氛其实相当悲壮,他们是打算豁出去了,做好了玉石俱焚的准备,岛船现身的那天开始,他们才敢相信,这一战真有无伤而胜的可能。”

当然了,在此之前,华人们也知道自己没有别的选择,除了买活军之外,谁会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