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第43节(1 / 11)
一面说着,一面便摇起头来,露.出了一副不以为然,却又敢怒不敢言的复杂神情。
第95章 两桩离婚案
“胡嫂子, 还是先缓缓,再想想,这世上拆不开是夫妻二字, 原配夫妻白头到老, 怎地是半路走道能比的?”
“打他几下消消气也就罢了,莫要往心里去,究竟也没喝多少!”
就在庄家小院隔壁, 邻里们已聚集了起来, 熟练地劝解着闹架的夫妇——虽然邻里的‘里’字,早已在过去若干年内逐渐废弃不存了,但民间文化中却仍留有深深的余痕, 所谓邻里三分亲, 从前天下各城中, 都是细分街、坊、里, 每里要推选里长,可以说事无巨细都能找里长来做主,婚丧嫁娶、出门返归, 都需要里长的参与,别的不说, 就说如今可有可无的过所, 从前便需要由里长担保, 确认了有正当的出行需求,才能去衙门里领了过所, 名正言顺地进行跨城市的流动。
因有了‘里’,邻居们对彼此家事的过问便显得顺理成章了, 老邻居彼此知根知底, 不论平日有没有矛盾, 遇事了也都来相帮相劝,因此胡家的情况他们是很了解的——这个胡嫂子,的确不是省油的灯,常年来这山望着那山高,嫌弃着丈夫不会挣钱,没有本事,在家时常摔摔打打,对公婆也并不恭顺。
她这是仗着娘家兄弟多,倒过来骑到了丈夫头上,哪怕丈夫有一点儿错处,也是揪着不放,从前不过是哭自己命苦,站在街门口诉说着胡家的坏处,而自从买活军来了,那新婚俗推行开来了之后,挂在嘴边的便成了和离。
临城县归于买活军治下已经三年了,新式婚书也实行了一年,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和离的人便慢慢地变多了——男人提的,女人提的都有,毕竟从前不论是女提和离,或者是男提休妻,几乎都是极大的事,哪怕是男方休妻也是家门丑事,如果女人还生了儿子,便连自家宗族都会大为反对。实在是过不下去的夫妻俩,哪怕是对面不言,那也能这般过一辈子,是没有离婚这个概念的。
买活军来了以后,风气便渐渐地不同了,其中最大的不同便是女人也能工作,而且获取相当的报酬,这一点不但大大地增强了女方提出离婚的底气,而且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也降低了男方提出离婚的难度——从前男人想休了女人,如果不是有相当充足的理由,又或是双方的家世差距太大,娘家宗族也是要上门来讨说法的。
因为被休的女人名声不好,难以再嫁,无处可去只能返回娘家,便等于是给娘家增添了无用的人口,既不能种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