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第22节(7 / 15)
围村庄里的农户过来做活,还有临城县里到处都在招工,许县连最偏僻的山村都有人来揽活干……在当时,还有人担心临城县的虚实被许县的人探听了过去,但现在来看,这些农户从临城县这里得到的信息更多!
买活军有高产的稻种,有教人种地的先生,而且更重要的是,听说只有新占之地的稻子才是配给制——和买活军在临城县的政策一样,先把所有粮草拿走,再按每亩三百斤发还,只要摆脱了新占之地的帽子,比如临城县明年,那便是只收走二百斤,余下的全都归农户自行支配!
新稻种,亩产六百斤算是稳稳的,这还是侍弄得不太精心的产量,倘若精细起去做,一亩地亩产六百五十斤……那自己便能落下四百五十斤!这还只是一亩地!
什么识字班,什么好布店,什么蜂窝煤,什么套种菜蔬,这都是虚的!最能打动人的就是这实实在在的数字,六百斤一亩,租子只有一半!过个两三年,等许县不再是新占之地,那便只有三分之一的租子!
一半的租子,算是行情价,但亩产高了一倍,便等若是没有租子。而且这些信息并不是彬山那些外地人宣扬的,而是来做工的老百姓从当地的老乡口中反复验证的事,徐姓在本地是大姓,两县里很多人都有个姓徐的亲戚,都是在本地至少一百多年的人家了。既然他们口中都是这么说,许县的百姓们便也深信不疑,金逢春后来才知道,很多许县的农户都在商议着要不要迁移到临城县来——临城县原来有一百多个小村落,兵祸之后,凋敝非常,而且很多村落的幸存者不敢再分散居住,便都聚集到了条件相对好些的村子里,如今只有十个村子,但规模都比原来的大。原本的耕地还能照顾得到六成,但也有四成耕地因为距离太远,逐渐被抛荒,许县的农户之前就在商议着要不要逃到这些村子里,他们有些胆大地还向买活军打听县衙对荒地的政策。
张地主有没有料到呢?买活军这样的政策,足以让最愚忠的佃户也生出自己的心思。金逢春想他大概是没想到的,便是想到了也无能为力,张地主不可能不让佃户在农闲时出去做工,这等若是强制他们不去挣钱买衣服买肉,庄子内部就要先乱起来。而一旦允许农户外出做活,信息的交换和农户的动摇便根本不是他能左右得了的了。
这是一条任何地主都无力抵抗和扭转,又毒又辣的阳谋,也是针对地主的绝户计!任何一个地主,怎么可能和买活军抗衡?金逢春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呼吸都要乱了:许县这样的情况,在江南算是很不错的了罢,其余州县能有什么不同么?她想不出,除非省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