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第20节(5 / 18)

,维系的是最下沉的乡村商业网络,而且有许多最封闭的乡村甚至连货郎都不太需要——但他们却是一定要吃盐的。用后世的话说,私盐贩子就是把大敏朝的‘最后一公里’掌握在手里的人。如果一个政权想要达成对自己地盘的精细化统治,那他们的前期调研就非得跟着私盐贩子一起做不可。

精细化统治对大敏朝来说,是一个很有弹性的概念,精细化最精细的时候大概能下到县,最粗放的时候,就像是如今,皇权的触角很可能仅止于一些重点城市。在重点城市之外的广袤国土上,他们只能依赖中小地主来间接性地统治这些土地。——当然,这是按后世的标准来衡量,如果用大敏朝的标准的话,只要按时纳粮交赋,麾下没有另立山头,没有农民造反,那么便姑且可以认为在这片土地上的统治是很有效的。

至于说一项政令推出后,能够从上到下地贯彻实施……哪怕是最无关紧要的命令,能做到这一点的,那都必须是大能臣、大权臣了,大部分情况下,皇权就是这么一回事,不死不活地吊着吧,但凡对自己的统治力稍微有些了解的皇帝,都不会做不切实际的打算,他们知道自己对很多事其实也是无能为力的——只有一样例外,那就是剥削,下令剥削掠夺百姓的财富,这倒是不会遇到太多阻力,因为无数基层乡绅家族会兴奋地层层加码,从中获取更多的好处。

谢双瑶穿越过来,不是为了称皇做祖,享受这种人上人的感觉的,这种感觉的极限大概也就和开作弊器或者gm号玩网游一样,她对此并不感兴趣。所以她的目标并不是把自己变成金銮殿里的新傀儡,从穿越以来,谢双瑶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大敏朝现有的科技水平下实现对王朝的精细化统治——不指望和后世一样,但至少要比现在的模式更有所改进。她很快发现答案是无解,从秦到敏,两千年的政体中不是没有人想改变,哪个皇帝不想扩张自己手里的权力呢?但问题是信息的传递在古代就是如此低效,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也在无线电波频率之中,一个政体如果没有办法在一天内把自己的命令传递到全国,那就没有办法实现具体到居民的精细化统治。

现在的大敏要把一个命令送到居民手中——而不是停留在县令、乡绅的认知中,需要多久?这答案可能是永远,因为大敏的体制中,乡村和县城几乎是不发生什么联系的,尤其是这个年代,还存在大量的黑户。为了逃避丁赋,普遍有隐户、隐田现象,这些隐户找个大山深处一藏,几乎不和外界交通往来,遇到外间旅人随时可能化身山贼……这叫县衙怎么去传达政令?

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