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又见二苏(1 / 3)

一夜无梦,醒来便是第二天。

吴铭到店时,发现后厨是亮着的,谢清欢已经起来了,看样子也是刚起,正接水洁齿洁面。

准备早饭。

经过昨天的磨合,师徒俩今日的配合更显默契。

待过了五更,李二郎点卯,吴铭挂出布招,三人支起摊儿,揭锅开市。

今日留了两碗粥,皮蛋瘦肉粥和及第粥各一碗,然而只梅尧臣一人到店,欧阳修上朝去了。

老梅毫不犹豫地选择及第粥,无论吴掌柜之言能否应验,就当讨个好彩头。

吃完后不忘把另一碗“打包”带走。

晨间得钱1500余文,加上昨日的业绩共计4500余文。

吴铭仍支2000文给李二郎买肉,又支2000文给谢清欢,嘱咐道:“待买完肉回来,你二人去市集上买副好点的注子,再去清风楼沽三坛上品玉髓。”

注子和注碗是宋时配套使用的温酒器具,上回欧阳修三人来饮的是冰啤,无须温酒,此番酒宴用的是本地酒,则须温酒。

店里倒是有一套旧注子,只是做工粗糙,且多有磕损,上不得台面。

吴铭昨天在市场里没有找到平替,京东倒是有,下单已然来不及,还得在东京买。

2000文绰绰有余,多退少……不会少。

谢、李二人衔令而去,吴铭则和老爸去市场里买菜。

儿子列出来的购物清单看得吴建军眼晕:“要准备这么多东西呢?”

“这算啥?宋朝有个皇帝过生日时行了四十三盏酒,单是下酒菜就上了八十六道,而且每盏酒之间还会穿插助兴节目。”

“那也还好,毕竟是一国之君,后来的满汉全席不都是一百零八道菜起步么?”

这倒是实话。

和充斥着山珍海错鲍参翅肚的清朝御膳相比,宋朝皇室在吃方面确实算得上非常收敛,既没有山海禽草八珍等名贵食材,烹饪手法也和坊间大同小异,有时甚至会派人到街头食肆打包“外卖”。

现在这个皇帝更是出了名的克制,半夜醒来想吃羊肉,又担心御厨形成惯例,宁可“竟夕不食”;想吃荔枝却发现进贡的荔枝吃完了,索性作罢,以免给百姓增加负担。

这十六道菜么,看着品类齐全,其实都是些寻常的食材。

和现代的酒宴一样,硬菜的多少决定了席面的规格。

那位书生啥要求也没提,应是个不差钱的主,想来便是全给他上硬菜,他也付得起账。

师徒俩商量之后,决定按中等规格来做,也就是上四道硬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