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桅灯问世(4 / 5)
用核算成本,即使灯的成本高一点,但能把炼制沥青产生的副产品火油能搭着卖出去换银子就是好产品。
沈云峰并不能确定现在这个时间节点,煤油灯有没有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但是他推测,即使出现了,价格也是十分昂贵,自己只要卖的便宜,肯定销路非常好。
桅灯出现在万尾岛上的时候,让万尾岛渔民感觉到十分的惊奇,居然有这样的东西,在船上太实用了,哪怕十两银子都行啊。
海上风大,根本点不起灯,也不敢起火,船都是木头的,风一吹很容易失火。
而且万一黑暗中或者雾中航行,这个灯举起来,人家就可以看见,可以避免撞船。
起雾的早晨为了捕鱼出港的时候,船的碰撞经常发生,搞不好就要修船。
再仔细一打听,万尾岛的人在来往的商船上也没看见过这种东西,恰好港口不远的停泊了一艘商船,于是便拿了两个加上一壶火油用小船过去试卖。
没想到洋鬼子居然给了二十两银子一个的价格,还问有没有,他们还想要买几个。
消息传回“丰南号”,让沈云峰和老管都十分兴奋,于是又增调一些赤腰瑶寨的人加入生产。
柏家村的人实在不够用了,也不避讳赤腰瑶寨的人了,反正打铁呗,又不接触制炮。
此时已至十月初,正处在农闲时节。
沈云峰于是下了狠心,在柏家村和赤腰瑶寨之间,新建设的基地沿着河边建设新的工场,把玻璃工场、炼煤厂、酿酒厂和麻绳制作厂搬到基地,在基地重新建设炼铁厂。
制砖厂和造纸厂已经在前期搬迁到赤腰瑶寨,不需要再新建。
这样,柏家村村后沿河地带就成为研发中心和武器制造厂,主要研发一些暂时需要保密的东西,只有柏家村的技工和其他例如朱十八等列入可进入名单的人进入。
由于未来桅灯的收入有很好的预期,所以趁着农闲的时间,沈云峰让柏云拿出“代银券”和银两雇佣了赤腰瑶寨和十家瑶寨大部分精壮进行建设。
将原计划在明年建设的这一部分提前到今年来建设。几百人一起在基地开始劳作,成为“丰南号”建立以来最宏大的建设场面。
为了建设的速度,建设标准不高,因地制宜,厂与厂之间、与外界之间也不用隔断,围墙啥的附属设施等到明年再说,简单粗暴的能用就行,务必以最短的时间让工厂运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比如炼煤厂,直接就把柏家村原本的设备弄下来,煤弄过来,鼓风的水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