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变革的开端(33)(2 / 3)
那么尽管不清楚李伯阳为什么会提出这种要求,可陆叔还是咬牙同意了这个交换条件。
反正李伯阳对于竹子的产量又没什么具体要求。
大不了明年少种一些田,拿那些并不算好的土地去种竹子,倒也勉强算是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
“嗯,那工坊的事情应该也商量好了吧?”
“我明年会在你们村子建立一座工坊,专门用于处理那些被收割的竹子。”
“你们要是愿意的话,可以在农闲时抽出一些人前去工坊帮忙,我也愿意用草药、蔬菜和瓜果作为报酬。”
最大的难题都通过了,陆叔自然不可能在这种细枝末节的问题上得罪李伯阳。
“那当然,这种小事就算不征询大家的意见,我也是能够做主的。”
在得到陆叔肯定的答复后,李伯阳这才暗自松了口气。
说句实话,如果不是山坳村的情况特殊。
想要劝说这个时代的山民改种经济作物,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具体的情况,想想李家村就清楚了。
李伯阳在李家村拥有如此高的威望,又有着老村长和李禹这两大助力的支持,推进各种农业改革措施却依旧备受阻碍。
现在好了
竹子的产量问题解决了,造纸的工坊问题也解决了。
理论上来说,李伯阳最迟明年就能够量产纸张,然后推动他早就心心念念的“下一代教育计划”了。
毕竟和那些没文化、脾气又臭的山民们交流起来实在太费劲了。
他们一旦执拗起来,可真就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
以李伯阳的性格,对别的村子可以恩威并施,甚至只施威,不施恩都行。
但对于自家村子,他就真没什么好办法了。
总不能把那些看着自己长大,有着不同意见的长辈全部给杀了吧?
把自己活成一个孤家寡人,可不是李伯阳掀起这场农业改革的目的。
不仅如此,造纸工坊、或者说工厂的建立也是一个跨时代的象征。
当粮食足以满足山民们的日常需求时。
各种经济作物、乃至于工业化的进程便提上了日程。
造纸工坊只是一个开始——只是李伯阳针对这个蛮荒时代的变革的开端。
接下来衣食住行的各方面,李伯阳都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然而在那之前,我得先想办法解决造纸工坊的污染问题才行。】
脑海中闪过这么一个念头,李伯阳就知道自己接下来一段时间有的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