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誓扫倭奴不顾身!(1 / 5)
夜色中的金陵城如同困兽,炮火在城墙各处炸开猩红的花朵。
楚江方向传来的舰炮轰鸣震得碎瓦簌簌落下,探照灯的光柱刺破硝烟,将残破的大夏门城垛照得森白如骨。
远处下关码头燃起的熊熊大火,把半个夜空染成病态的橘红,浓烟中不时闪过子弹的曳光,像一群群发狂的萤火虫。
天色已经渐晚!
可金陵的鏖战还在继续。
而夜色下。
金陵军工厂的南侧小门……吱呀一声开启。
两百多个黑影,沿着军工厂后墙的排水沟躬身前进。他们背上斜挎的两支步枪随着动作相互碰撞,有人用布条缠住枪栓防止声响。最前排的老兵腰间竟然别着二十多个手榴弹,用麻绳串成的引信圈挂在脖子上,活像一串狰狞的佛珠。
月光偶尔掠过他们褪色的军装,他们的军装很奇怪,像是来自各地方军的军装拼凑在一起的——中央军的黄呢制服与川军的灰布袄子肩并肩,东北军的皮帽檐下压着粤军的竹编盔衬。
有个瘦小士兵的绑腿散开了,露出小腿上溃烂的冻疮,每走一步都在泥地上留下淡红色痕迹。
队伍中段,三个扛着马克沁机枪零件的汉子,都喘着粗气。
他们用鬼子降落伞布裹住冷却水套筒,月光下泛着惨白的幽光。
最后面十几个少年兵背着鼓囊囊的帆布袋,里面装满金陵兵工厂刚车好的枪管,金属摩擦声被刻意压低的咳嗽声掩盖。
每个人右臂都系着白毛巾——这是李海柱想出来的敌我识别标志,而这些白毛巾此刻已被汗水和机油浸得发黄。
他们从金陵军工厂,一路摸到雨花路……
最后暂时停在了雨花路和辰光巷的交汇处。
队伍最前方的断墙后,一个青年半蹲在地上,他左肩伤口结出的血痂把军装粘在皮肤上,每次呼吸都会牵扯出细密的疼痛。
他脸上交错的伤疤在月光下像几条蜈蚣——脸上最新的一道疤痕,从眉骨划到嘴角,翻卷的皮肉还泛着粉红。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毛瑟枪的烤蓝,食指指甲因凹陷成古怪的弧度。
而就在这时,另一个青年,突然按住他的肩膀。
“陆言同志,咱暂时不能再往前了。”
那个青年此时绷紧了下颌,钢盔阴影里的双眼亮得吓人。
他脖子上挂着缴获的鬼子的望远镜,镜片用烟熏过防止反光,皮质背带上有好几道划痕。
“前面是鬼子的控制区了。”
老坛酸菜,压低了声音,他的声音比耳语还轻,右手在胸前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