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李承乾的新用处(4 / 4)

六九等,背离了佛教‘众生平等’的教义,也为后来佛教在印度的覆灭埋下了隐患。三百多年前,印度本土也建立起了另一个国家笈多王朝,立婆罗门教为国教。

佛教和婆罗门教之间的斗争,原本是世俗王权和神权的斗争,在笈多王朝和贵霜帝国并立之后,成了本土宗教和外来宗教的斗争,上升到了民族主义之争。单说民族主义您可能不太理解什么意思,臣举个例子,山东大族看不上隋唐皇族,就是一种隐形的民族主义,可以理解为古华夏族对华夷民族融合的新华夏族产生的排斥。

民族主义的加持之下,印度原生的佛教因为被外来贵霜帝国尊崇,反而被打成了外来宗教,成了异族。从现实角度分析,就是印度神权婆罗门和王权刹帝利联合,一起对抗贵霜帝国。佛教内部的种姓分化,刹帝利和婆罗门的打压,内外冲击之下,佛教在印度开始衰落。

促使佛教衰落的一个很有名的人物,商羯罗,这个人只活了三十二岁,但他是个宗教天才,他出身婆罗门,精研佛教教义,同一众佛教高僧辩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横扫整个印度佛教。

商羯罗对婆罗门教进行了改造,此后婆罗门教发展成了为印度教,直接和印度这个民族进行绑定,印度人出生到死亡,印度教服务到底。经过商羯罗的改造,反印度教就是反对这个民族。利用民族主义,印度教根深蒂固扎根在了印度。

佛教衰落的同时,伊斯兰教侵入印度,不过种姓制度很快将伊斯兰教种姓化了,伊斯兰教为成为维护种姓制度的工具。

从我们所处时间的往后推五百年,突厥入侵印度,无差别的烧杀抢掠,印度佛教最后的三座佛寺,飞行寺,那烂陀寺,超严寺被洗劫一空,僧众做鸟兽散,佛教从此退出印度历史主流。

佛陀诞生的极乐净土,可不是什么平等的地方。宗教存在和发展最重要的底层逻辑就是传教,玄奘法师说‘众生平等’,那是传教的需要。您听听就行了,向往大可不必。”

李世民拊掌,发掘了李承乾一个新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