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山西省 《晋城市》(2 / 6)
原5县建制。1948年2月,晋城县城关区设晋城市,1949年8月撤销,辖区仍归属晋城县。1949年9月,山西省设立7个专区,长治专区成立,晋城、高平、阳城、陵川4县属长治专区,沁水县归属翼城临时专区。1950年1月,翼城临时专区撤销,沁水县归属长治专区。1958年,陵川、高平两县并入晋城县,沁水县并入阳城县,境内只设2个县,同年,长治专区改为晋东南专区,晋城、阳城归属晋东南专区。1959年7月,陵川县从晋城县分出,恢复原陵川县建制;1959年10月,沁水县从阳城县分出,恢复原沁水县建制。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升为地级市,原晋城市(县级)分为城区和郊区,原属晋东南地区所辖高平、阳城、陵川、沁水4县划归晋城市管辖。1993年高平撤县建市,1996年晋城市郊区改名为泽州县。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晋城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隋代高僧慧远大师是地论宗的重要代表人物,隋文帝为其建立净影寺,他被尊称为净影慧远。慧远一生着述颇丰,《大乘义章》等着作对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晋代医学家王叔和,曾任太医令,他整理并着述了《伤寒论》和《脉经》,推动了中医理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是中医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现代小说家赵树理是山药蛋派的创始人,他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创作了许多作品,如《三里湾》等,生动地反映了农村社会的变迁和矛盾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农村人物形象,其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天文学家刘羲叟精通算术,尤其在观天象方面成就卓越,被誉为“观天象而知人事” ,对后世天文学的发展影响重大。还有革命将领阎捷三,在中国工农红军和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区域风貌:多元交融的城市脉络
晋城市区作为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充满现代都市气息。高楼大厦林立,商业街区繁华热闹,如位于市区的万达广场,汇聚了众多知名品牌和娱乐设施,是市民休闲购物的好去处。同时,这里的绿化建设也十分出色,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公园绿地分布广泛,为城市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自然气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下辖的各个区县则各具特色。城区位于泽州盆地中心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中山和中低山为主,有中低山、丘陵和河谷三种地貌类型。这里是晋城的核心区域,交通便利,教育、医疗等资源丰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泽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