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护羌司马,秩六百石(4 / 6)

地驶来一辆马车。

马车未停,车帘便已掀开。

率先跳下来的,不是旁人,正是那位如今在凉州乃至洛阳都叫得响的“陇西一棍”。

只是这会儿,那根打出赫赫声名的大棍子,却憋屈地横在车角,压在几捆包袱与两口箱笼下头。

倒是姜亮背着双手下得从容,步子不紧不慢,身上风尘未褪,眉角却添了几道细细的笑纹。

他身后,跟着离村一年多的李文雅和姜锐。

文雅褪了几分当年的青涩,眉眼温婉里多了些从容。

最惹眼的,还是李文雅怀里那对粉团似的小娃娃。

一男一女,白白净净,规规整整地裹在小袄里,乌溜溜的一双眼珠子,正好奇地四下打量。

生得不认得地,却也不怕人。

这对小兄妹,唤作姜钦、姜锦,算起来,眼下也快满一周岁了。

“陇西一棍”四个字,在外头,是说书人口里的胆气。

在村里,也早成了炕头茶盏边的谈资,带着点得意,带着点家门荣光。

这回人一回来,左邻右舍、叔伯婶娘呼啦一下全围了上来。

有人伸手逗娃,有人递果送茶。

只听得一句句“亮娃可算回来了”、“这回可当大官了”,比接自个儿亲儿子还殷勤三分。

姜义忙迎出门去,在人堆里挤出几声干笑,嘴里“改日请酒、改日请酒”搪塞着。

手下却不动声色地一拨,把儿子一家先带进了门。

院里头,热闹正盛,行李箱笼一件件往下抬,口里还不时传来打趣与招呼声。

姜义却没往那堆人里挤。

他只慢慢弯下腰,朝那对初回老家的小孙儿孙女伸出手,笑呵呵地,一左一右将两个小人儿抱了起来。

怀里香喷喷的,软乎乎的,小脸红扑扑贴在他胸口,像两团糯米团子,热腾腾的,还带着点奶味儿。

他没急着回屋,就这么抱着俩小东西,踱出了院门。

沿着屋后山脚那头灵气最盛的一段地头,一步一缓地走了起来。

倒像不是在散步,而是在量地。

两个娃娃也怪得很,这人生地不熟的村子头一遭来,却没哭也没闹。

一左一右瞪着两双乌亮的眼睛,东看看,西瞧瞧,好奇得很。

直到走到山脚新宅院门口。

灵气氤氲,似雾非雾,仿佛连草叶都带着一股子沉静的甜香。

两个娃儿睁得圆圆的眼睛,这下才像有了些察觉,眉头一蹙,身子一缩,往他怀里钻了钻。

姜义低头瞧着怀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