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破东阿县(上)(1 / 3)

而大部分的百姓,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军功这条路。

毕竟,靠屯垦的话,不仅需要耗费数年的光阴,而且即使付出了三四年的辛勤努力,最终所获得的土地也不过区区五十亩而已,这与他们心中的期望相差甚远。

相比之下,打一场胜仗,立下一次军功,所获得的土地起步就是一百亩,这无疑是一条更为快捷、更为诱人的途径。

因此,在并州这个地方,想要投身军旅的人数不胜数。

尤其是考虑到并州拥有两百万的庞大人口,其中将近三分之一都是年轻力壮的男子,这使得从军的人数更是如潮水般汇聚。

每个人都怀揣着通过军功来谋取一条生路的梦想。

可以说,在并州,兵员绝对不是稀缺资源。

光是李渊所统领的九万屯营士兵,再加上十三万的府兵,这两者相加便足以随时集结起一支超过二十万人的强大军队。

也正因如此,除了在攻打河东西河两郡时招募了一些兵马外,李渊就再也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募兵行动了。

目前的并州,对于那些渴望有所作为的人来说,如果不能通过当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么就只剩下成为军户这一条路可走了。

这些人会被派遣到边境地区去开垦土地,然后在当地落户成为军户。

作为军户,他们可以获得五十亩的土地,这对于那些原本一无所有的贫苦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生活保障。

这里所说的贫苦百姓,指的是那些没有自己土地的人。

由于缺乏生产资料,他们如果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必然会成为李渊统治下的一个棘手问题。

在李渊的治理下,每个人都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各尽其能,这样社会才能保持稳定和有序。

即便是那些身份低微的乞丐,也难逃被李渊征召到边郡去开垦荒地、屯垦农田的命运。

李渊所占据的地盘实在是太过辽阔了,虽只有八郡,但面积都快顶得上整个兖州加豫州的了。

其中有一半的区域都是人烟稀少的地带,要么是广袤无垠的草原,要么是地势低洼的河谷。

这些地方,如果汉人不加以占据,那么迟早会被那些胡人所侵占。

因此,李渊一直在源源不断地将河北地区的百姓迁徙到并州之中。

对于手握大片土地的李渊而言,土地资源并不是他所欠缺的。

尽管并州的土地相对贫瘠,其收成远远比不上中原和河北的土地,但他却采取了一种以数量弥补质量的策略。

别看李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