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河东(杀戮)(2 / 3)

别无选择,只能坚定不移地拥护李渊,并为其奋战到底。

因为对于他们而言,为李渊而战实则就是在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

李渊对此心知肚明,他从不轻信所谓的忠心或者忠义之说。

要知道,他麾下那规模庞大、多达上百万之众的黄巾军,绝不可能人人都对他忠心不二。

在这纷繁复杂的封建时代,土地乃是唯一至关重要的生产资料,其地位等同于现实中的股份。

正因如此,当李渊慷慨地将这些宝贵的土地资源以“股份”的形式分发给众人时,他们自然而然便会摇身一变,成为李渊最坚定的拥护者。

在外部强敌尚未剿灭之前,这些人坚定不移地支持着李渊,甚至不惜舍弃自身性命来捍卫李渊的地位和权威。

这是从下到上的拥护李家权力。

那么,为何曹魏最终会被司马氏所篡夺政权呢?

其关键原因在于士兵乃至广大普通民众对曹魏政权毫无认同感可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汉王朝,尽管屡屡出现权臣当道的局面,但皇帝却总能成功铲除权臣。

究其根源,乃是由于百姓以及军队始终坚定地站在皇帝一方。

即便是那些心怀不轨、妄图造反的权臣,也无法获得军队的拥护与支持。

毕竟在那漫长的封建时代里,强大的军队无疑是维系一切稳定的基石所在,而众多黎民百姓更是维持统治长治久安的牢固根基。

然而,自曹丕正式建立大魏以来,情况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此时的魏国军队以及平民百姓,实际上大多沦为了世家豪强们的部曲和庄户。

正如那句流传甚广的名言所说:“我附庸的附庸并非我的附庸。”

曹魏乃至其后的西晋、东晋等朝代均深陷此种困境之中难以自拔。

这种世家制度严重制约了统治的稳定性,使得政权时常处于风雨飘摇之境。

正因如此,李渊在初始阶段便对世家大族怀有深深的敌意与警惕之心。

毕竟,这些世家势力根本无法切实保障李家至高无上的权力。

杨县被攻下,这并未超乎所有人的预料。

在世人看来,李渊攻下杨县那是易如反掌。

真正让世人惊骇的事,李渊居然在短短不到两个时辰就攻下了杨县,这大大出乎了世人的预料。

要知道,那河东地区的世家豪强们可是下足了功夫,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来抵御李贼大军的进攻。

他们倾尽全力在河东境内的六座大县城进行严密布防,可谓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