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进京平叛(7 / 14)

百余年后,陈桥镇已经稍嫌冷清,只有这三个字的名字,永远刻在了史书上。

但它仍然是汴梁通往河东路河北诸路的紧要路口,在陈桥镇南,有一大片黑沉沉的馆驿建筑,正说明了此处交通要道的地位。

当年太宗皇帝赵光义一场伐燕战事打下来,河北诸路残破,到今日都没恢复元气。

原本河北,是中原王朝手下,最紧要的一片土地之一。

到了大宋却成为了弃子。

眼见就是深秋将冬的季节,北地将开始寒风呼啸,大雪塞途,从北地往来汴梁的动静更是稀少。

这么一处汴梁北面的冲要之处,此刻显得相当冷清。陈桥镇中今日不逢集市,也没什么市声。而在旁边不远的陈桥驿,只有几个老军或在打扫,或在门外晒太阳发呆。

回想百余年前这左近万军鼓噪,最后打起的火把如龙,簇拥着黄袍加身的太祖急急回返汴梁,一举改朝换代的激动人心的景象,时人经行于此,当有恍若隔世之叹。

这地方因为靠近京城,都门左近驿站自然归都门禁军所管。在都门禁军手中,一切都发展到可以经营的,什么都能赚钱。

这驿站同样如此。

所以西军来河北时候,都避着这些驿站走。

因为西军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穷,穷的荡气回肠。

第二个就是军纪差,差的好像贼配军。

当初为了省钱,大军到了陈桥驿都是绕着走的。

此刻天色已近黄昏,一队人马从北边赶来,王禀策马趋前,想让队伍速度提起来一些,远远离开陈桥镇再扎营,省得太引人注目。

正在马上招呼队伍中诸人加快些脚步的时侯,他身边一名亲随扈卫一指前面,声音有些激动:“将主,前面等候之人,岂不是童宣帅?”

王禀浑身一震,举首望去。

果然就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荒凉的小山丘之上,两骑策马而立。

马上一人瘦削英挺,隔得这么远似乎也能感觉到他锐利的眉眼,不是抚边十几年的童贯是谁。

在他身边,也是一员武将打扮,王禀却没有认出来是谁。

秋风正烈,傍晚的风将童贯披着的斗篷高高扯起,为西落的斜阳一照,在地上拉出了长长的影子。

童贯对别人怎么样不提,对王禀绝对是有知遇之恩,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

这次更是一力作保,要他担任伐辽的先锋大将,未来功劳簿上,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没错,从童贯到王禀,再到下面的士卒,很少有人觉得他们伐辽会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