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卷土重来(5 / 12)

官场沉浮中抽身而退,以他赎买燕京的底子,大宋官家向来待臣下宽厚,致仕的时候说什么也该是衣紫腰玉,可以荫及子孙了。

安安稳稳的在大宋过完残生,给自己这波澜壮阔的一生,换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可是朝廷不愿意,官家不愿意,把自己拽了回来。

童贯颇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思,我不好过,大家都别好过了。

蔡京对他是烦透了,你说的那些事,我蔡京不知道?

能改么?

你当初怎么不提?

蔡京也很小心,虽然自己因为理财而一时得官家信重,可是为官家理财的人,哪一个有好下场了?

杨戬朱缅之辈,无不如是,要满足这位官家无穷无尽的奢侈用度,最后只会生出事情来。

因为官家对钱的要求,是无穷的,多少钱也不能满足他,他只会越来越铺张。

这种人,历史上并不少见,杨坚给广子留下的家底够丰厚了吧,还是不够他祸祸的。

赵佶只是和杨广的爱好不一样,追求不一样,但是败家的能力和欲望是相近的。

自己豁出命去,动了禁军财计事,盘根错节的那么多既得利益团体的盘中餐,到头来也满足不了官家的胃口。

童贯到了蔡府,这才知道,今日官家召见蔡相,已经到了宣德门。

这一路上,肯定有很多官员知道,但没有一个跟自己说,童贯心底叹了口气。

他只能转身去宣德门面圣,童贯不敢不去,他知道官家心里对他很不满。

赎买燕京,花了太多的钱,几乎把大宋给榨干了。

到后来,官家甚至自掏内库,补给国家财计,这才锵锵度过难关。

别看官家给他封王了,那是因为不给童贯封王,就无法夯实收复燕京的功劳。

这功劳落在官家身上才是最多的。

官家是咬着牙,给自己封的王,不然也不至于等了几个月。

对着一路行来这么多奇怪的目光,童贯看上去安之若素,其实心底十分害怕。

但是他不能怂,他要挺住,维持住自己郡王的体面,就是维持住了官家收复燕京的武德。

遇见官品地位不如他的,他就昂然而过。别人不向他示意,他也懒得硬凑上去。就这样昂然直至宣德门外。

此时此刻,在宣德门外早就有内使模样的人等候,人数还真不少,都是内诸省诸库的检校官,计议官,勾当奉值官。

童贯在内侍省主事多年,当然认得出这个阵仗,他心底咯噔一声,这又是要做什么?

听到官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