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灵武新兵,为大战而生(5 / 6)
所以招募新军一开始,待遇就非常不错,来到这里的军汉,虽然明知道要干活,却没有一个不卖气力的。
甚而很多人,都是拖家带口,将能干得动活的亲眷,都带了过来。
蕃兵没有那么多讲究,许多人把自己的妻子都带来了,在这里做一天,便有一天工钱好领。
有些老了的蕃人,也把家中年轻子弟领来,想让其投入军中,博一场富贵出来。
打了这么多年仗,终于瞧见了一次不一样的,这次立了功劳不会被老爷们给领走。
有经验的老人知道,这种情况,一百年能出现一两次不错了。
口耳相传,上次有这种事,还是西夏的李家建国时候呢。
大家对陈节帅了解的越深,就越是全心投效。
陕西诸路,也有不少人前来投奔,甚至就有西军中的军官。什么时侯,底层军汉在将门把持的大宋军中,才能盼到这么个出头的机会?
他们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陈绍自然是来者不拒,而且你只要来,家人也能得到妥帖的安置。
这次溃败的鄜延军,自行回到西北之后,也有很多人害怕朝廷将来清算。
正好两边又不设防,从横山过来很轻松,到了银州就可以表明身份。
西军将门虽然发现的很快,也开始严查,但还是有源源不断的人越境投奔陈绍。
跟着你们,三天饿九顿,将来还有被清算的风险,大家谁都不是傻子。
韩世忠就是最好的榜样。
泼韩五是鄜延军出身,吴阶是熙和军出身,都是正儿八经的西军老弟兄,如今在那边混成什么样了都。
而且人家陈绍也是西军出身,大家去投奔他,甚至都不算投敌。
陈绍等人,来到中军,只见帐前搭出的一长溜席棚当中,来自各地的军汉,正在验年庚,验气力,验胆色,验能服从号令约束否。
陈绍瞧着他们的模样,心中颇为高兴,他突然感受到了,当年李世民看着一个个士子进考场,对身边人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时候的那种意气风发。
马上,他就要开始真正整练这支新军。陈绍准备成立一支一万五千名步骑正军组成的骨干,裁汰下来的,愿意领资遣散的便领资,愿意为辅军的便为辅军。
但凡选中的,不用久等,马上就有一月军饷和相当于三月军饷的安家费发下。
人人腰里揣着沉甸甸的铜钱交钞笑得脸都烂了,更不必说陈绍发下来的崭新军服军靴甲胄器械,甚至连中单和布袜都发了。
所以,这些新组建的兵马,就算知道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