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又是白沟河(1 / 13)

汴梁,连续多日晴朗无风。

清晨的空气中飘着阵阵薄雾,只要等太阳出来,这点薄雾就会烟消云散,今日注定是清澈明媚的一天。

蔡京坐在院子里,他年事已高,已经获准不必每日去讲义司处理政事,等着有紧要的事,再来跟蔡相请示,由他决断即可。

前些日子,蔡京又到处挤吧出些钱钞来,送到了内府中供官家花销,赵佶龙颜大悦,对他是极尽恩宠。

不过他此时,脸色并不是很好。

官家安排李纲进了讲义司,吴敏进了枢密院,这都是旧党中人,被自己排挤出汴梁的人物。

而且童贯三番五次派人来要军饷,朝廷拖欠西军的军饷,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以前时候,童贯虽然也会帮着要,但从未催的未如此急。蔡京也习惯了,先用西军的饷银来补窟窿,最后再挤出点来给他们。

不过此番西军伐辽,是童贯获得王爵的一战,不由得老太监不急。

“西北有人来么?”

蔡京问完,蔡府都管赶紧弯腰道:“回老爷,来了。”

蔡京眼色一亮,问道:“怎么没报?”

老都管神色有些古怪,犹豫了片刻,还是说道:“这他们只算来些西北自产的风物,老奴便自作主张,没有报与老爷知道。”

蔡京一听,眉心瞬时皱了起来。

陈绍抄没了三个豪商的消息传开,所有人都知道他发了一笔财。

但是汴梁的权贵,左等右等,也没有等到他来送礼。

即使是关系还不错的蔡京,都有些埋怨。

蔡京只是比其他人睿智一些,不代表他不贪财,实际上他贪的最多。

在蔡京的意识中,陈绍是投奔自己了。而且目的应该是在童贯伐辽成功之后,让自己庇护他。

本来他还觉得是路途遥远,陈绍暂时没送到。

此时才知道他是真没打算给。

饶是蔡京气度不凡,此时也有些恼了,我几次帮你说话,你竟然无动于衷。

难怪童道夫总是说此人辜恩负德,过河拆桥,如今看来确实如此。

“陈绍.”

蔡京叹了口气,以拳击掌,颇带懊恼地说道:“终究还是年轻了些,小门小户出身,不读诗书,目光如此短浅。”

他还是蛮在意的,因为朱勔那时候,真的是以一己之力,供养了汴梁这些权贵。

如今朱勔倒了,西北的定难军好生红火,他竟然不来上供

蔡京的心中,依然是文人上流,武官下作,将陈绍看低了一些。

他要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