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天命(4 / 5)

“下层炮甲板应有十八斤炮十门,十五斤炮八门。”

“上层炮甲板,九斤炮十六门,六斤炮十门。”

“艏楼,艉楼设近防炮,用千斤佛朗机六门。”

“共计火炮五十门。”

代正霖合上了文册,补充道。

“依照总镇此前命令,于徐州,设铸炮所,在籍炮匠,有夷人工匠五十七人,军匠一千零四十五人。”

汉中卫到底还是太远,而且因为地利位置的原因,规模也受到了制约。

所以现在陈望在逐步的将军工产业东移。

随着南直隶军器局的重建,大笔的银钱洒下,大量的军工建筑拔地而起,汉中卫军器局的工匠也被迁移到了南直隶的军器局。

南直隶的军器局,也将在不久之后,彻底的接替汉中卫军器局的职责,成为靖南军下,以及整个南中国……

不。

严格来说。

新兴的南直隶军器局,将会成为整个东亚,乃至整个世界,最为巨大的军工厂。

“炮厂有薄珏先生坐镇,如今已经步入正轨,按照薄珏先生的预估,年可产十八斤以上重炮八十门起,余众小型火炮两百门。”

“这是第一年预估的年产量,后续年产量随工匠人数、熟练度,还会提升。”

陈望眉头微蹙,这样的产量比起此前,确实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增长。

但是现在海军的缺口,十八斤以上的重炮就在百门以上,中小型的火炮缺口在三百多门以上。

这还是不算供给陆军的情况,所有的一切,还远远不够。

时间,时间,最缺的还是时间。

如今的中国,实在是没有给陈望留下太多的时间来准备。

“给郑芝龙传信。”

陈望沉默了良久,终于还是做出了决定。

“我要他带兵去濠镜。”

“那些寓居在濠镜的葡萄牙人,忘记了当初的疼痛,越发的目中无人,竟然在胆敢私自修建炮台,每年上交的税赋也越发稀少。”

代正霖微微一怔,作为参谋部的总长,他自然是知道濠镜的情况。

濠镜的葡萄牙确实在濠镜修建了炮台,但是明廷是知晓这件事的,虽然没有官面上的允许,但是也是因为当地官员的放任。

“濠镜,是香山的濠镜。”

“香山,是中国的香山。”

“在中国的领土之上,任何的外来者,都没有资格建立堡垒。”

陈望回望了东面一眼,平淡道。

“让郑芝龙,把濠镜收回来。”

陈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